在Netflix紀錄片系列《抽象:設計的藝術》中,介紹了英雄崛起玩具公司的創辦人,同時也是羅德島設計學院的教授卡絲.荷曼(Cas Holman)。她就像個長不大的孩子,對所有事物都感到好奇和興奮,她有一天突然想到,很多玩具根本就是垃圾,它們是塑膠料做的,孩子們從中學不到任何東西。它們似乎只是為了讓小孩有事可做、為了銷售,並不是為了兒童而設計的。她提倡「開放式遊戲」,隨著孩子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有條理時,更需要讓他們自由地玩耍。她創造許多想像力的工具,她相信,如果孩子們從中學到創造力和同理心,未來就有機會成為更好的大人,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。

「如果一切都是可以預測的,那活著有什麼意思呢?你得有意識、有思考地生活。」
荷曼在單親家庭長大,媽媽工作很忙,父親不接受她的酷兒身份,她常常一個人玩耍,憑著直覺去找新玩具,可能是一棵樹,可能是一塊石頭。那些日子讓她記住了自由玩耍的意義,這不只關於玩耍,更關於人性和思考,玩具設計的重要不言而喻,就像她說的:如果我們可以一起玩,我們就可以一起生活。
很多玩具都有固定的形態和玩法,很快就玩膩了,這無形之中封閉了孩子們通往創造的大門,而荷曼的組裝設計打破了思維束縛,鼓勵自由探索。在紀錄片中,她舉例通常的玩具,會給孩子們零件和說明書,讓他們做一輛車,答案顯而易見,大家都知道車是什麼樣的;但如果換作是她,她會讓孩子們打造一個去上學的工具,想像力就因此出現了。她提供了更多可能的零件組,小朋友可以自己建造他們的遊樂場,不需要說明書。「我不會說我自己是設計玩具的,我會說我是為了玩而做設計。」
「容易就是無聊,容易意味著不用思考。」
她設計的兒童玩具,一開始市面上的玩具公司並不接受她的設計,他們覺得這太奇怪了,流水線生產的標準化玩具不是更容易嗎?或是,被玩具公司質疑玩具的臉在哪裡?他們的名字是?…荷曼種種跳脫以往玩具與遊戲的傳統規範,就因為她反而更著迷在孩子們會怎麼玩的事情上。
「我希望我的設計能和那些怪小孩產生共鳴,讓孩子們知道他們是被理解的。 」荷曼認為孩子們有自由選擇的權利,他們可懂得怎麼玩了,也不會抗拒白色的玩具,有些孩子喜歡粉色,有些喜歡藍色,為什麼要把它指定給女孩或男孩?這太荒謬了。她天生個性使然嵌入到設計中,因此,她的酷兒身份不可避免地,會影響她設計的理解和使用方式。她正在打破玩具的性別性,與遊戲的種類也不該分是給男生玩?還是給女生玩的?這樣的二分法選擇。

▌整理報導:Bohe H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