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二是什麼顏色?聽到音樂看見色彩,聯覺,使平凡的生活變得更奇妙有趣!|cacao 可口雜誌

聯覺(synesthesia,聯合感知)的不同尋常精神狀態下,產生許多意識之外的聯想。聯覺研究者朱莉婭.西姆納(Julia Simner)則稱為「平凡活動引發非凡體驗的狀態 」。是五種感官之一的興奮,激起另外一種或幾種感官的同時反應。大約有4%的人,經歷過這樣跨感官聯繫,研究表明這種聯繫在創造力出眾的人群中更為普遍。同時,它也是能用來探索人類大腦、思維、創造力和意識的新工具。

延伸閱讀:聲音碰撞觸覺:某種程度上,我們都有聯覺的症狀

這可以從很久以前的故事開始說起,1690年,英國哲學家約翰.洛克(John Locke)寫到一個盲人,他將小號的聲音和猩紅色聯繫在一起,當時,並沒有人清楚這是聯覺還是隱喻—— 這是聯覺研究中反覆遇到的問題;然而,1812年,一位德國醫生寫了關於在字母中看到顏色的權威描述,其他醫生也報告了各自病人的類似經歷,這些報告引起了科學家、臨床醫生和藝術家的注意。法國詩人蘭波和波特萊爾大肆宣揚浪漫主義的觀點,認為感官理應彼此交織融合。

19世紀的科學和臨床知識有限,聯覺者往往不願意昭告天下,因為這顯得古怪甚至是不正常的行為反應,一些有聯覺的人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,他們的跨感官體驗被視為妄想或幻覺;還有些臨床醫生否認聯覺的存在,把病人口中「音樂看起來是紅色的」的說法解釋成過於狂熱的比喻。

gif image via GIPHY

「當我看到方程式時,我眼中的字母是帶有顏色的。」——美國物理學家理查德·費曼(Richard Feynman)

1895年,衛斯理學院(Wellesley College)的心理學家瑪麗.卡爾金斯(Mary Calkins)的數位學生,就他們本人的聯覺表現反應作了報告,卡爾金斯對此進行分析,並對其原因做出了推測。但是和當時的其他科學家一樣,她沒有辦法在深層的神經層面上探索這種現象。另一個問題也就是人類意識難以研究的原因——聯覺經驗是內在、主觀的。當被試的個人敘述成了僅有的證據時,分析神經事件就變得困難了。就在那同一個時期,整個心理學領域不再研究內在經驗,也是認識到了這一點。

自2000年以來,已經有大約千篇新論文公開發表。重大的進步是,學界對聯覺的定義達成了共識——它的主要特徵是,被試者不由自主地對刺激做出生動的反應,這過程結合了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感官模式,並且,這種反應不隨時間的推移發生變化;例如,給固定的單字總是會讓特定的被試看到相同的顏色(具體是哪種顏色則因人而異)。

除卻這些測試之外,新的神經成像技術也已證實聯覺是一段真實的神經過程。廣泛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對大腦進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(fMRI)。常規性的磁共振成像(MRI)顯示的是大腦(或其他內部器官)的解剖結構,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則不然,它幾乎是實時識別大腦的哪些部分處於活躍狀態。

gif image via GIPHY

《洛莉塔》(Lolita, 1955)作者拉迪米.納博科夫(Vladimir Nabokov)在他的自傳《說吧,記憶》(Speak, Memory)中寫到,他能聽到彩色的聲音,字母X和K分別是灰藍色和美洲越橘藍。美國物理學家理查德·費曼(Richard Feynman)曾經說過:當我看到方程式時,我眼中的字母是帶有顏色的……淺棕色的J、淺藍紫色的N,還有深棕色的X,它們四下飛舞;英國藝術家大衛霍克尼(David Hockney)聽到音樂時能看見色彩,他在為芭蕾舞和歌劇做舞台設計時也應用了這種聯覺。

許多有音樂天賦的人詳細描述了音樂是如何為他們創造色彩的。在爵士樂和流行音樂的世界裡,艾靈頓公爵能從音樂中感受到顏色和質感,他能在特定音樂家演奏的特定音符中,看到深藍色的粗麻布或淺藍色的緞子;已故爵士樂鋼琴家瑪麗安.麥克帕特蘭(Marian McPartland)認為D大調是水仙花黃色的,B大調則是褐紅色。

一項使用客觀測試的研究發現,在99名藝術類學生中,聯覺者的比例為7%,而在對照組中為2%。也有證據表明聯覺和創造力元素之間存在聯繫,但阻礙之一是,對創造力(creativity)還未有一個令人滿意的定義,因為:創造力是個定義起來十分複雜的構造概念,在系統研究領域,它幾乎複雜到了惡名昭彰的地步。

許多人更願意相信,聯覺與創造力的聯繫開展了更多思維。在幾個世紀之後,聯覺仍然保有著它的力量,使日常生活變得更加精彩,也更加複雜。

延伸閱讀:這音樂是什麼顏色?音樂的色彩聯想映射出人的情感

▌整理報導:Bohe H.